公司动态
聚氨酯发泡剂黑料和白料的混合比例
发表时间:2025-10-22聚氨酯发泡剂中黑料(异氰酸酯)与白料(组合聚醚或多元醇体系)的混合比例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、配方设计及工艺要求确定,常见比例范围及关键因素如下:
一、常见混合比例范围
-
硬质泡沫(如保温板、喷涂)
-
基础比例:1:1(重量比)
- 适用于多数硬泡组合料,生成密度小、硬度高、绝热性能好的闭孔结构泡沫。
- 示例:冰箱、冷柜保温层喷涂时,黑料与白料按1:1混合,可保证发泡速度与泡沫密度稳定。
-
调整范围:1:1至1.1:1
- 略提高黑料比例(如1.05:1至1.1:1)可增强交联密度,改善泡沫强度,但过量会导致体系黏度上升,影响流动性。
-
基础比例:1:1(重量比)
-
软质泡沫(如浇注弹性体)
-
比例范围:1-2:1(白料占比更高)
- 增加白料比例可降低泡沫硬度,适用于需要柔软性的场景(如家具垫、汽车座椅)。
- 示例:TDI+MOCA体系弹性体中,黑料与白料比例可能为100:10;MDI体系可能为100:30。
-
比例范围:1-2:1(白料占比更高)
-
特殊体系(如环戊烷发泡)
-
比例示例:黑料:白料:环戊烷=145??11.5
- 环戊烷作为物理发泡剂,其比例需严格匹配黑白料,过量会导致涨泡,不足则出现空泡。
-
比例示例:黑料:白料:环戊烷=145??11.5
二、影响混合比例的关键因素
-
配方组成
-
白料成分:聚醚多元醇、聚酯多元醇、硅油、催化剂、发泡剂等。
- 聚醚多元醇赋予泡沫柔软性,聚酯多元醇提高力学强度,二者比例需根据性能需求调整。
- 催化剂(如胺类、有机锡)用量影响发泡与凝胶反应速率,需与黑白料比例协同控制。
- 黑料类型:MDI(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)活性高于TDI(甲苯二异氰酸酯),配比时需考虑反应速度差异。
-
白料成分:聚醚多元醇、聚酯多元醇、硅油、催化剂、发泡剂等。
-
工艺条件
- 温度:料温、环境温度波动(±1-2℃)可能影响反应活性,需通过调整比例补偿。
- 注射压力:黑白料注射压力差需控制在5bar内,否则可能导致混合不均或串料。
- 模具温度:模具温度过高(如>50℃)可能加速反应,需降低黑料比例以避免焦化。
-
性能需求
- 密度:提高黑料比例可增加交联密度,降低泡沫密度;反之则提高密度。
- 强度:聚酯多元醇含量高的白料需匹配更高黑料比例,以确保充分反应。
- 阻燃性:添加磷酸酯类阻燃剂时,需调整黑白料比例以维持发泡稳定性。
三、比例计算方法(异氰酸指数法)
-
计算白料中羟基消耗的-NCO量:
- 主料(聚醚/聚酯)羟值×配方量,求和后除以56100(常数),得S1。
- 水的配方量除以9,得S2(水与-NCO反应生成CO?)。
- 参与反应的小分子物(如扩链剂)按官能度与分子量计算,得S3。
- 总量S = S1 + S2 + S3。
-
计算所需黑料量:
- 基础黑料量 = [(S × 42) ÷ 0.30] × 1.05(异氰酸指数1.05)。
- 实际配比需根据试验调整,考虑催化剂、物理发泡剂等额外消耗的-NCO。
上一篇:氨基硅油的氨值怎么检测
下一篇:氢化棕榈油在工业上的用途


